机械工程学院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学科与科研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实践教学 | 党建工会 | 学生工作 | 校友风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快讯>>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刘成文教授在连云港“双高协同”创新发展对接会上分享科研成果转化经验
2025-11-19 17:55 陈康宇  机械工程学院

11月9日上午,连云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5年“双高协同”创新发展对接会在花果山酒店隆重召开。我院刘成文教授应邀出席并作《江苏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先进成果发布》主题报告,系统展示了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为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动范例。

此次对接会由连云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办,旨在深入贯彻“双高协同”发展战略,促进高校科研资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结合。连云港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力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虹、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华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高新区特色企业负责人、技术研发团队代表等近百人参加活动。会议为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的桥梁,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创造了契机。

刘成文教授在报告中全面介绍了我院岸海装备智能感知与控制团队的研究布局与技术优势。该团队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海洋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六大重点研究方向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先进检测与控制技术领域,团队突破了光纤光栅柔性检测等关键技术瓶颈,为精密测量与智能监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机器人与无人机技术方向,团队开发了多款适应海洋环境的智能装备,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在机电工程与一体化技术研究中,团队致力于提升装备系统的集成度与可靠性,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智能装备研发方向聚焦行业前沿需求,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服务。智能制造生产线与装备研究紧密对接工业4.0发展趋势,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复杂系统人因可靠性研究则从人机协同角度出发,提升了装备系统的安全性与适用性。这六大研究方向相互支撑、协同发力,构成了覆盖海洋装备与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矩阵。

刘成文教授在报告中重点分享了团队服务连云港及周边地区企业的10余项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应用的转化过程。这些案例涵盖了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智能检测等多个领域,既有技术攻关类项目,也有生产线改造升级项目,充分展现了高校科研力量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光纤光栅柔性检测关键技术为例,刘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完整历程。团队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在复杂环境下的局限性,创新性地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于柔性结构监测领域,成功解决了低空飞行、海洋平台、大型桥梁等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难题。该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项目中,团队为本地企业提供了从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到调试运行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在海洋装备研发领域,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开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有力支撑了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

这是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双高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刘成文教授的主题报告不仅展示了学院的科研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更为推动高校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了有效路径。

近年来,我院紧密围绕“向海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建研发平台、开展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学院先后与高新区数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累计完成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此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对接会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对接会深入了解了高校的科研优势和成果资源,对未来开展校企合作充满期待。

下一步,我院将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连云港市及高新区的战略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更多优质科研成果在连云港落地转化,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共同谱写校地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关闭窗口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322   邮编:222005